English | NanjingTech | Contact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人才计划   
  专任师资   
  博士后   

黄维 ▍HUANG Wei
 添加时间:2025/04/11 发布: 管理员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个人简历——黄维院士

AA11C


维,汉族,新加坡归侨,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印刷电子、能源电子、健康电子、智能电子和柔性电子领域学家。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柔性电子基础(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重要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国家重要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变革性技术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旗舰期刊——Research创刊主编、自然出版集团合作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柔性电子》)创刊主编、Wiley出版集团合作期刊——FlexMat创刊主编。亚太地区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兼主席高级顾问。俄罗斯科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名誉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新加坡化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六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两项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两次入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等。


科学研究:

黄维院士是国际上最早一批从事柔性电子、特别是有机电子、塑料电子和生物电子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柔性电子学领域的世界顶尖学者。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力学、化工、生命和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有机电子学、塑料电子学、生物电子学、印刷电子学、能源电子学、健康电子学、智能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等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研究,在构建有机电子学、塑料电子学、生物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有机电子学科、塑料电子学科和柔性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被业界誉为“柔性电子学之父”。在柔性电子学领域,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Researchnpj Flexible Electronic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h因子为200,国际同行引用逾20万次,是科瑞唯安(全球顶尖科技论文数据库)物理学、化学与材料学等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授权与公开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发明专利1000余项,出版了《有机电子学》《生物光电子学》《有机半导体存储器》《有机薄膜晶体管材料器件和应用》《有机光电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OLED显示技术》《产业元宇宙》《柔性电子封装和封装技术》等学术专著。


人才培养:

三十多年来,在海内外先后培养了包括1位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位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3位国家特聘专家、7位教育部“国家重要计划”特聘教授、1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位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青年项目、13位国家青年学者、22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青年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位国家重要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19位省级“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位省级“特聘教授”、9位省级“青年学者”及14位省级“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学术兼职(2006-至今):

亚太地区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兼主席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委、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科学类、电子信息类)副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西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侨界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南京市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南京市侨联主席、南京市欧美同学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南京市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Researchnpj Flexible ElectronicsFlexMat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主编或(顾问)编委。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材料研究院、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


近期代表作(2014-至今):

1. All-site alloyed perovskite for efficient and bright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3254, 2025.

2. A standalone bismuth vanadate-silicon artificial leaf achieving 8.4% efficienc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2792, 2025.

3. Giant nonlinear Raman responses from organic semiconductors, Nature Materials, DOI: 10.1038/s41563-025-02196-9, 2025.

4. A μGal MOEMS gravimeter designed with free-form anti-spring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1786, 2025.

5. Mitochondrial segmentation and function prediction in live-cell images with deep learn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743, 2025.

6.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fully π-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inter-aggregate capillary interaction for deep-blue flexible inkjet-printed light-emitting diod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330, 2025.


Copyright © 2017-2019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138信箱 总共访问:   [旧版回顾]
电话: 025-835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