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NanjingTech | Contact
师德建设    
  党建园地   
  工会   
  团委   
  师德建设   
  校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群建设 师德建设 正文
【2014师德建设主题教育】黄晓:培养学生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添加时间:2014/12/04 发布: 管理员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培养学生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先进材料研究院  黄晓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做人,做事,怎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怎样正确经营自己的人生。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面对的对象不再是未经世事的小学中学学生,而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 因而,相比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必须要注意其教书育人的独特之处,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自1088 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设置法学(随后有医学、神学)学科而首开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大学的职能就在不断的扩充。除了和中小学校相同的教学职能外,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成为当今大学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也因此在产业发展,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高校毕业生的努力和奋斗。因此,在单纯的教学之外,如何培养学生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时时面对的问题。

  首先,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是任何一名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能够“授业”“解惑”,高校教师就必须要切切实实更深刻的理解“道”。同时,作为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大学教育要求在更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加丰富的知识。因而如何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其既具有丰富的内容,又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必备功课。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克拉克曾指出,"大学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科本身的发展,从事科研的教授们首先遵循他们的专业兴趣,其次才照顾他们的学生的需求。" 因而,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同时是站在科研的前沿的,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科的发展方向,在传授课本上的经典内容的同时,又和当前的形势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专业产生兴趣,乐于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知识,产生科研创新的兴趣。任何知识都是鲜活的,而这鲜活的源头,就是科研的前沿,只有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才能够为一门学科注入无尽的活力。一名出色的高校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展现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从课堂走入实验室,从而完成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转变。同时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也不可偏颇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文化传承是教师的天职之一。教学对应着文化的“传”,而没有科研做依托,学生不再对相关文化有兴趣,也就没有了“承”的动力。

最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和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福莱克斯纳曾经说过“大学并非有利于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之外的东西,而是根植于其内的机构。大学不是孤立的前人机构,他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必定产生相互影响。”现代社会,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净土”,因而大学中的学生也不再是孤立的,和社会无关的群体,他们担负着将来发展生产,提振社会风气的重担。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将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的认识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自己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还缺少全面的了解。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今天这个被“资本”快速改变的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一言一行无不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成人”的重要关口,品德、人格、志趣等正在定型之际。 而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接触对象,教师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直接参照系,他们的德与行是大学生走向“成人”和“定型”的直观范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大学生们不仅在意教师怎么说,更在意教师怎么做;不仅看重教师的才,更看重教师的德。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培育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而是重大深远。时下,“叫兽”在一些层面已经成为“教授”的代名词,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有违师德,败坏社会风气的报道屡见不鲜。没有了“德”,不能够引领社会”德”的高校将失去其在社会中的瞩目地位。正如基督教在评论知识分子的作用的时候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而作为高校教师,保持应有的人格并以此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社会优良风气的倡导者,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Copyright © 2017-2019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138信箱 总共访问:   [旧版回顾]
电话: 025-835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