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NanjingTech | Contact
成果直击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平台   
  成果直击   
  分析测试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学研究 成果直击 正文
《自然·通讯》报道黄维院士、陈永华教授、郭庆勋副教授在热蒸发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领域的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5/09/01 发布: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近日,我校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陈永华教授、郭庆勋副教授、夏英东教授团队在热蒸发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以“Sequential layer-by-layer deposition for high-performance fully thermal-evaporated red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我校博士生李雅静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黄维院士、陈永华教授、郭庆勋副教授、夏英东教授。

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因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在高质量显示与固态照明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热蒸发工艺凭借其出色的大面积均匀性、易于图案化和集成等优势,为钙钛矿LED的商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蓝光和绿光热蒸发PeLED的性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红光器件进展缓慢。并且,目前广泛研究的多源共蒸发技术,在原位调控钙钛矿结晶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很难实现稳定、可控的钙钛矿发光薄膜沉积。

针对上述问题,本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逐层热蒸发的钙钛矿发光薄膜制备策略。通过依次沉积钙钛矿前驱体薄膜,并引入可蒸发的分子型添加剂,有效抑制了蒸发过程中的不可控的原位反应,调控了后退火过程中的晶体生长速率,从而显著提升了薄膜的结晶质量。同时,添加剂对缺陷态的有效钝化显著增强了载流子辐射复合效率,显著提高了薄膜的发光性能。基于该策略,团队成功制备出发射波长分别为660 nm与730 nm的热蒸发红光钙钛矿LED器件,器件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9.0%与7.27%,亮度超过1500 cd m-2与200 W s-1 m-2。此外,还实现了尺寸达50 × 50 mm²的大面积均匀图案化发光薄膜与LED器件,展示出热蒸发工艺在推动钙钛矿LED实用化方面的巨大潜力。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科基金、苏州实验室开发课题、省自科基金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282-z

作者: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审核:马明辉、安众福

Copyright © 2017-2019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138信箱 总共访问:   [旧版回顾]
电话: 025-835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