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393 添加时间:2017/11/7 发布:
管理员
|
|
报告时间:2017年11月7日(下周二)上午10点
报告地点:科技创新大楼B113
报告题目:介孔二氧化硅微纳米马达
摘要:自驱动微纳米马达(Micro/Nano-motors)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主动式靶向药物传输方面。但是,目前自驱动微纳米马达所使用的化学燃料主要是具有生物毒性的过氧化氢,开发出生物相容性的驱动方式对促进微纳米马达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马星博士的研究利用生物相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马达的基体材料,采用了生物酶(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和脲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以葡萄糖和尿素等生物体环境中即可获得的无毒害物质作为化学燃料,为微纳米马达提供驱动力,实现了生物相容性的微纳米马达驱动系统。并通过化学方式控制生物酶的反应速率,实现了对马达运动的速度的调节和“动-停”反复可逆控制。
简介 :马星,男,1986年出生,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全额博士奖学金,从事生物纳米陶瓷材料研究工作。2011-2013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博士奖学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博士研究学习,同期获得南洋工程博士奖学金。2013年-2014年,入职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研究员,破格享受博士后待遇。2014年-2016年,在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期获得亚历山大洪堡博士后研究基金,2016年7月,获得马普智能所2016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奖(Günter Petzow Prize),该奖项每年仅一名获奖者。2016年3月破格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马星博士主要从事多功能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的研究工作。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微纳米载体,开发了生物酶驱动的智能微纳米主动式药物传输机器人,为智能主动式靶向生物医药载体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马星博士迄今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CS Nano,Nano Letters 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期刊,文章被引用2000余次,H因子24。
|